新聞動態
聯系我們
安裝熱線:1890800505
安裝聯系QQ:1716147333
郵箱:1716147333@qq.com
地址:廣安市武侯區桐梓林北路13號
互聯網電視大舉入侵 打響客廳爭奪戰
發布時間:2016-11-19 來源:成都電視維修中心 瀏覽:次
你還看電視嗎?你上次打開電視是什么時間?幾年前,人們習慣于用這樣的問題來調侃電視的沒落。隨著阿里、樂視、小米等互聯網公司近來大舉入侵互聯網電視,很多人重新回到客廳。過去一直為外資品牌打工的中國傳統家電企業這一次同樣不甘心再次淪為配角,各家合縱連橫,價格戰此起彼伏。
“流量金礦”引網絡巨頭“圈地”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數字娛樂事業部發布以優酷為中心的阿里巴巴多屏升級戰略,旨在構建“華人華語地區家庭娛樂內容第一生態”。按照阿里方面的說法,阿里巴巴將借助自身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及云計算方面的優勢,通過與華數等內容商的緊密合作,開發互聯網電視的交互和內容功能。
為此,阿里推出了智能電視合作聯盟戰略,啟動“TV生態Inside計劃”,將海爾、康佳、長虹、海信、創維、夏普、飛利浦、微鯨等家電企業一并囊入其中。目前,與阿里數娛合作的智能電視累計出貨量已突破1000萬臺。
阿里此舉被業界評價為互聯網企業大舉入侵家電行業的標志性事件。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與家庭寬帶的降費提速,更注重觀眾觀看舒適度、節目觀看便利度、智能化、聯網化的互聯網電視早已廣受追捧。其承載的視頻內容、應用、增值服務,隨著用戶規模與活躍度的不斷提升,很可能成為在電腦及手機之后的又一座“流量金礦”。
向來深諳互聯網思維的網絡巨頭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圈地”機會。除阿里外,樂視早在3年前就推出自有品牌“樂視超級電視”,打造“內容+終端+應用+平臺”的垂直產業鏈。為此,樂視不僅在互聯網業界最早開始囤積大量電影和電視劇版權,還自己制作電視劇、微電影和綜藝節目;同時加大在終端、軟件方面的研發力度。不久前,樂視以22.67億港元入股TCL多媒體,雙方宣布探索創新產品的共同研發。
此外,聚力傳媒發布家庭互聯網戰略、小米公司打造智能家居產業鏈、暴風公司營造娛樂生態圈、愛奇藝和TCL聯手……對于其他互聯網公司來說,“跟著走”已經成為共同策略。
“客廳經濟”迎來“紅海搏殺”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彩電市場的零售量規模為1195萬臺,同比增長8.9%;但是零售額規模同比下降5.9%,為353億元,出現了“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局面。另一組數據則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國內互聯網電視的日活躍用戶為3800萬,產業則保持超過30%的高速增長。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高配低價的互聯網電視的切入和傳統家電企業的強力回應是主要原因。
長期以來,中國傳統家電企業一直在為外資品牌打工,品牌價值和利潤受外國企業壓制。如今,在新一輪“客廳經濟”的競爭中,面對已在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并不斷發起價格戰的互聯網巨頭,傳統家電制造企業并不愿意再次淪為配角。海信、創維、TCL等近年來不約而同加快了擁抱“互聯網+”的步伐,或以獨立公司為先遣,或嘗試創建獨立品牌作為嘗試,或聯合互聯網公司,主打的都是內容、運營這張牌。
不過,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傳統家電廠商,在硬件、軟件、交互、內容、應用等組成的互聯網電視生態鏈并不成熟的當下,很多產品的同質化情況嚴重,互聯網電視單純地電腦化、淘寶化,其標榜的內容也不過是把網絡上的免費內容搬到了客廳而已。在這種狀況下,各方想要占領市場,只能硬著頭皮打價格戰,陷入紅海搏殺。
數據顯示,目前國產電視品牌已經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價格戰雖然擠走了外資品牌,但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有分析人士擔心,這種同質化競爭最終只會鬧得“三個和尚沒水喝”:互聯網企業擠走傳統家電廠商,不見得能夠保證產品質量;傳統家電企業拋開互聯網企業自起爐灶,也不見得玩得轉內容、數據和運營。尤其是隨著上游面板價格的回升和人們對電視機品質要求的逐步提高,國內彩電市場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生態鏈”塑造需要“各揚其長”
多名互聯網電視研究專家表示,傳統的以硬件為主的電視產業鏈,已經發生質變,今后的互聯網電視將涉及硬件、軟件、交互、內容、應用等。這條產業鏈不但在變長,而且變得更加立體。它呼喚的是具備“制造商+運營商”雙重身份的、具有互聯網思維特質的企業,同時完全具備核心內容和核心體驗的運營能力。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獨立完成這樣的任務。完善整個產業鏈,需要不同企業發揮自己的優勢來共同完成。
這個產業鏈如何完善呢?有專家表示,這需要5個環節的配合:一是播控平臺這一“把關人”。目前,共有未來電視、芒果TV、華數等7家廠商獲得政府頒發的互聯網電視牌照。這些牌照商如何聚攏優質合作伙伴,完善各自業務布局,是互聯網電視能否在商業化進程上實現突破的關鍵;二是豐富優質的內容提供商。無論是“買買買”還是自制,高質量的內容才是觀眾愿意掏腰包的前提;三是影響畫質、帶寬等的技術平臺。互聯網電視集互聯網、多媒體、通訊等多種技術于一體,解決其中的技術掣肘才能增加用戶黏性;四是起到基礎作用的網絡提供商。如何擁抱現今風起云涌的網絡視頻商,提高用戶的收視體驗,對各方來說都不僅僅是利益所能概括的;五是積極深度參與的硬件商(如傳統電視廠商)。互聯網電視如何與手機、ipad等實現“多屏互動”,如何與社交網絡、移動支付等互聯網業務融合,如何讓電視不再局限于客廳……這些都需要硬件商參與。
未來,市場的大浪淘沙會讓其中各方找到一種能整合各自資源的新商業模式,期待這個時刻不會來得太晚。